【荔枝】
學名:Litchi chinensis
科名:無患子科Sapindaceae
別名:大荔、丹荔、荔支、麗支
英名:Litchi、Lychee
特性:荔枝為常綠喬木,樹幹多分枝,灰色,偶數羽狀複葉互生;小葉2~4對,對生,
葉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,全緣、正面深綠色,有光澤,背面粉綠色。
春季開綠白色或淡黃色小花,圓錐花序,花兩性或單性與兩性共存。核果球形或
卵形,果皮暗紅色,有小瘤狀突起。種子外被白色、肉質、多汁、甘甜的假種皮
,種子球圓形,褐色至黑紅色,有光澤。木材可做薪炭材使用。
荔枝由來:
荔枝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水果。”荔枝”兩字出自西漢,而栽培時代始於秦漢、盛於
唐宋,至今已有兩、三千年的歷史。 為什麼叫”荔枝”呢?根據宋應《上林賦扶南記》
說:”此木結實時,枝弱而蒂牢,不可摘取,必以刀斧剝取其枝,故以為名「離枝」”
。
西元1059年蔡襄著之「荔枝譜」堪稱是對荔枝產業記載較詳細之古文獻,記載當時
福建荔枝盛況及栽培品種三十多種。
荔枝常為古代文人雅士作詩的題材,杜牧<西元803~852年>的詩詞中一首「過華
清宮」流傳最廣,值得欣賞與品味,七言絕句如次:「長安回望繡成堆,千頂山門次第
開,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」,描述當時因唐明皇愛妃楊貴妃喜歡吃新鮮荔
枝,故唐明皇命蜀中及南海獻頁,驛騎限時傳送長安,而且色味未變,以討美人芳心。
|